更新时间:2025-10-02 04:05:23
自从看完《Taiga》后就对Ottinger的任何纪录片都报以了最高的期望,这次果然也没让我失望。导演一如既往的缓缓流动的镜头,伴随着六位被采访者的口述将九十年代上海街头的各色景象都真实地展现了出来。影片中的几个上海霓虹夜景镜头极美,让人联想到了《青梅竹马》中杨德昌镜头下的台北(几乎一模一样的富士相纸广告牌!)。从中国观众的角度来说,抛开纪录片内容,仅仅是这些16mm胶片中的、与同时期中国几位本土导演的手持镜头相比呈现出截然不同质感的关于九十年代上海的珍贵影像,其本身便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回到纪录片本身,五段故事远没有预期中的沉重,反而饶有趣味。几位讲述者的经历有不少重叠,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对上海这段经历的些许怀念——即使过程充满艰辛甚至灾难。当然,也正如他们自己所承认的一样,即便是处境最差的犹太人,其生存条件也是同时期战争下的穷苦中国人民所难以企及的(比如稳定的一日一餐)。和《浩劫》巨大的震撼力相比,这部纪录片的情感则更加私人化、生活化。在那个时代能逃出欧洲大陆的犹太人已然是幸运的;当然,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倾听,也为我们了解抗战时期历史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 作为中国人,在观看西方人拍摄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时会对所谓的“东方主义”或外来者视角格外敏感。总体来说,Ottinger的真诚与匠心毋庸置疑,但影片也确实存在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导演(兼摄影)热衷于使镜头永远跟随拍摄对象保持移动,但在不少场合能明显感觉到镜头移动逻辑上的混乱(比如临近结尾拍摄渔船的一段)。此外,本片最大的扣分项大概是对音乐的使用。清一色的民国时期音乐也许符合六位受访者对老上海的记忆,但结合如此真实的当代上海城市影像则显得尤为突兀。影片中仅有的一段老上海本地人的采访,老太太话说到一半却突然被中途插入的音乐所盖住,仿佛她说的话不值得被观众理解一样。如果制作团队能再用心一点,我相信在九十年代的虹口区找到几位在二战期间接触过犹太难民的老人并不困难。至于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就是视角的局限了,或者制作团队认为没有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一场跨越时空的浪漫邂逅
下一篇:我只要有你就行
忧郁的星期天
Notorious RBG!
删减太多,逻辑混乱的盗墓爱情动作搞笑杂糅式电影
卫报剧评搬运(机翻+补充+原文)Riot Women review – Sally Wainwright’s menopausal punk drama is one of her best
御宅族 :【热带夜晚】女主 开启御宅模式 ~【没有条目 写在这吧】
如果导演不是舒淇,它能得奖吗?它能拿7.2分吗?
恶魔搬进来了|你看,工作让我们所有人都痛苦
港式喜剧与东北幽默搓出的开心泡泡
11.7 柏林首映 心情复杂
“我们在铁网里要拼尽全力,就像我们在铁网外一样”
《如是我闻》
破碎的美丽:给中国早期电影人的情书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女性堕落:田宝珍
比起父权社会,也许我们更需要爱
金桃-----算不上好的开篇
在爱与自我之间
四喜存在很多问题。
冷静的诗人
海昏行,非常行!
没有焦点的史诗
